
茶园微域气候,随海拔不同而改变。在高海拔地区阴雾时,大雾缭绕,湿度大,对茶树物质代谢的影响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有利于含氮物质的生物生成。同时,茶树受到较多较强的漫射光作用,光合强度增大,茶蓬基部长期阴湿,也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合成和积累。而氮代谢较好的茶树,其氨基酸含量也会明显更高。另外,在高海拔的茶园中,一般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湿度较大,昼夜温差较大。茶树在这些生态条件下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和某些芳香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涩味较重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

其实,这一判定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高山之所以出好茶,与其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据考证,我国茶树较早产于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之中,茶树在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之后,为与自己的生长环境相适应,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长特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是由于高山往往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因而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总是香气格外高久,滋味也格外浓厚。

我国主要高山名茶大约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高度,生长在山区和昼夜温差大的茶区,往往茶叶的品质较好。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气温的影响,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的。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会降低0.5摄氏度,昼夜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事实上,不同海拔高度所产出的鲜叶品质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多酚类和儿茶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而氨基酸(如茶氨酸)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